近代历史上,来华传教士采用了传教、医疗、教育“三条腿”走路的方式,建造教堂、福音街头布道等直接方式的同事又同时展开学校、医院等辅助方式。
其中,不少医疗传教士来到此地服务,把西医传播过来应用到服务这地百姓上。服务华东地区数十年的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4月17日在网络上举行的《中国基督教研究》2021年度会议上,于2021年4月17日通过网络形式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的俞强博士分享了《医疗传教士雒魏林的属灵生命》 。
“雒魏林是英国伦敦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也是近代来到浙江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他一生中两次前来中国,在中国服务近二十五年。创办了上海仁济医院,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俞强教授介绍说。
“通过了解他在来中国前的宗教背景和宗教生活,我们会发现他蒙召来中国传福音的 属灵背景;通过观察他在中国所遇到的一 些场合,比如遇到战争、事工受阻、亲人离世等情景下表现出来的宗教情感,我们能深切地体验到他虔诚的属灵生命。通过阅读雒魏林家族的书信,我们却能切切感受到这位传教士在地上做盐做光的属灵生命。这种属灵的生命是永生的,无法抹去的。”
关于雒魏林的家族历史和早期情况时,俞强博士分享说:“雒魏林于1811年10月3日出生在利物浦。他的祖父是汤姆斯·洛克哈特早在1775年就来此定居。父亲塞缪尔·布莱克·洛克哈特出生于1781年11月17日,后来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港的利物浦港的海关的高级官员。他的父亲看上去是一个相当严厉和虔诚的人,对子女非常慷慨,充满了爱心。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温暖和幽默,其乐融融。孩子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威廉接受了外科医生的训练 。”
以下是主讲人俞强博士当天演讲的要点摘要:
雒魏林的在华生平
雒魏林的在华生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阳澳门广州、浙江舟山定海、上海、天津与北京。
雒魏林于1838年7月31日同麦都思先生及其家人搭乘乔治四号轮船离开雷夫森德,启程前往中国。在广东学习六个星期的中文之后,他于2月28号前往澳门,但由于政治原因他被迫返回广东,直到7月1日他开始在医院工作 ,直到1840年5月他再次返回澳门,并于8月1日重新开办医院。雒魏林于1840年8月底前网舟山群岛的定海。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他前往香港一直逗留到1843年春天。在这期间,他主管医疗传道会在香港的医院大楼。1844年1月中旬,他临时返回定海,关闭医院,带着夫人前往上海。
雒魏林1844年2月中旬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医院。1846年,他依靠当地的捐款建造了一栋新的、宽敞的医院楼,这就是现在上海仁济医院的山东路院区。在其后定居在上海的时期里,他一直在这里继续从事慈善医疗工作。因为身体原因,曾于1858年1月29日经过埃及和法国到达故土英格兰。
1861年的9月,雒魏林到达北京。在北京,他建立了一所医院,开始传教站的工作,一直逗留到1864年的春天。1867年,即将退休的他仍然对海外宣教保持极大的热情。1896年4月29日,威廉在生病的两天后在布莱克海斯去世,下葬在伦敦的阿伯尼公墓。
雒魏林的属灵生命
雒魏林的属灵生命是虔诚、顺服、谦卑、事奉的。他的属灵生命可以分两个阶段:早年的学习生活和差派到中国传教的两个阶段。当雒魏林决定加入伦敦会前往中国传教,进入神学院预备学习的时候,他父亲和姐姐都给予了鼓励和祝福。
后来雒魏林随麦都思夫妇前往中国传教,其时正逢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传教士主要在广东、澳门、香港和南洋一带活动。雒魏林曾随英国远征军到达过浙江沿海的舟山和宁波。雒魏林主要在广东和澳门从事医疗活动,并在舟山定海建了一座小医院。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凯瑟琳,并相爱结婚。所以,这个阶段以后,家族通信中除了雒魏林的往来信件中,还有凯瑟琳与雒魏林父亲和姐姐的通信。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雒魏林切切地祷告,完全依靠主的力量,顺服主的安排。雒魏林的父亲和姐姐的信中,一方面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给他寄来很多的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也信仰给与鼓励,坚定他的信心。
雒魏林在上海时期的属灵生命值得关注:“在上海期间,雒魏林也遇到很大的困难,包括语言不通、气候不适应,水土不服等问题。但是对他最大的打击要算是他亲爱的女儿Lizzie的夭折。通过这段时间的书信,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其属灵生命的深处的感动。”
雒魏林的生活目标:给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帮助
“尽管有人会说,他首先是一个医生,然后才是一位传教士。他的传教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宗教行为 ,不如说基本上是一种人道主义。”
“他的生活目标第一位的、重中之重的是要给那些成千上万来找他的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除身上的痛苦,并且是免费的服务,不求回报,也不分种族贵贱,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同时也劝说他们接受所提供的宗教信仰上的治疗,这些同样给予他勇气和精力支持他从事医疗工作。”
“通过以上的整理,不难发现,他的信仰给了他一种动力用一生去承担做一个传教士的责任。”俞强教授在最后的综述部分强调说正是雒魏林的属灵生命给予了他如此去生活和服务的力量。他拥有高度的属灵生命,出生在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以圣经为中心的环境长大,他也会自觉的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基督教的精神。”
“在他18岁时,基督教的精神成为塑造他的生活和性格的中心支柱。他是一个敬虔的人,而且完全相信:通过耶稣基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救赎之路;每一个成功和不幸都来自上帝的安排,如果我们能听上帝的话,遵循上帝的道,就会离上帝越来越近,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相信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亲人都会再相聚。”
传教士雒魏林属灵生命带给今天的启示
俞强博士总结说:“作为一位传教士,他不仅有‘属世’的世俗生活和事工;还有‘属灵’的一面,就是基督徒和传教士与上帝的关系。在基督徒看来,属灵的关系、属灵的世界和在世俗社会中所做的事工有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一个‘特殊’的区别。”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在中国社会做了哪些事工,建立了多少学校、医院、培养了多少学生、救治了多少病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还要研究他们在这片大地上的属灵信仰和见证。正是这种信仰才是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撒种奉献的中心支柱,这种美好的见证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